为深化班级管理改革,赋能青年班主任成长,4月1日下午,我校学生成长中心组织22名青年班主任齐聚须臾楼会议室,召开“共研德育新路径 激扬青春正能量”青年班主任座谈会。会议聚焦新时代班级管理痛点,通过案例剖析、策略研讨与理念引领,构建科学育人新范式。
会上每位青年班主任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从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管理班级的困惑、积极畅谈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体会。会上就分层管理、班委培养、留守儿童关爱、怎样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困境学生管理、家校沟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张维强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推行多维度班级管理举措。从规范引领营造良好班级“生态”环境,到专业指导助力学业提升,以爱的教育呵护学生身心,借家校沟通凝聚教育合力。全方位管理,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校长余小华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为班主任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宽了工作思路。她指出:一是要分层施策,精准育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需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中等生应设立明确目标,通过班级环境优化激发其潜力;后进生需聚焦品质培养与习惯养成,以鼓励代替说教,困境生通过“共情—表扬—引导”三步法建立信任;尖子生则避免过度施压,注重综合素养提升。二是要柔性管理,家校协同。面对问题学生,建议慎用“叫家长”手段,避免激化矛盾。班主任应主动发现学生闪光点,通过日常正向激励逐步引导。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的个案,需以专业姿态替代家长式说教,构建平等沟通桥梁。三是要理念引领,教育溯源。推荐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家的著作,强育本质是“点燃而非灌输”。
座谈会最后聚焦教育终极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的学生个体。班主任工作需以爱为底色,在理论提升与实践中探索育人真谛,让每个生命找到绽放的舞台。
陈浩:班级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学生成长的土壤。通过制定班规、设计班级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如读书角、荣誉墙等),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凝聚力。此外,合理分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既能减轻班主任负担,又能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这让我反思自己以往“事必躬亲”的做法,意识到“放手”也是一种智慧。未来,我将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程萌:对我个人来说,这场班主任座谈会,是一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己、不断完善管理的机会。会上,经验丰富的余校长和张主任针对我们所遇到的管理难题针对性的给出了意见。班主任工作本质上不只是管理人,更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爱和温暖鼓励学生,多表扬多认可多共情。
李凤叶:听了张维主任分享自己曾经担任班主任的故事,我意识到自己身为班主任存在着“严有余,爱不足”的问题,之前我总担心学生不守规矩,于是制定了严格的班规,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明白,规则要有温度,管理要有弹性,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邢妍:在参与青年班主任座谈会后,校长和主任的建议同样给了我诸多启发。我意识到,科学的管理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我在班级管理中过于依赖传统的批评教育,忽略了正向激励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尝试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刘晓婧: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周密思考,防患于未然。首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独立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冲动和幼稚行为,平稳过渡到九年级;其次,对学生多鼓励,帮助其树立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精力放在课堂和学习上;同时,应加强班级小组合作,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将班级值日、学习和艺术活动等任务分配给小组,鼓励学生之间加强合作;最后,要重视家校合作,定期和家长沟通,共同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化解学生逆反心理,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呵护学生成长。
此次班主任座谈会以思维碰撞激荡智慧火花,以经验共享凝结育人共识,为新时代班级管理注入源头活水。活动不仅搭建起青年班主任的成长平台,更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让教育智慧在对话中迭代升级。与会青年班主任纷纷表示,将把会上收获的“带班锦囊”转化为育人实践,用温度与智慧构建成长型班集体。让我们期待这些教育新生力量以此次研讨为起点,在躬耕教坛的实践中继续书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为构建高质量教育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